2.全面深化测评工作,探索安全质量监管长效机制。
一是丰富安全质量测评数据来源,充分运用多方执法检查结果,紧密结合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、绿色安全工地考核数据等,夯实安全质量测评工作。二是充分发挥测评在工程安全质量治理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,对全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状况实行动态评估,定期发布评估工作通报并加大公示公开力度,夯实施工现场与建筑市场“两场”联动基础。三是继续深挖测评结果价值,扩大测评成果应用。加强与行业协会的沟通联动,进一步完善测评与评优评奖工作对接,通过测评工作促进行业自律,推动行业健康持续发展。四是利用测评平台数据,逐步实现对施工现场项目主要安全质量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动态监管,实现信息公开、社会监督。五是研究将施工现场相关扬尘管理规范标准纳入测评指标库,激励各参建企业以测评工作为抓手提高环境保护意识,落实安全文明生产责任制。六是对现有测评平台等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,优化监督执法机构测评数据录入模式。
(二)创新监督执法管理方式,完善行政执法管理体系
1.推进“双随机一公开”监督执法工作模式,主动公开检查信息。
一是启用新版“双随机一公开”监督执法信息管理系统,利用新增的双随机抽查任务分配和完善后的执法对象、执法人员抽取功能,实现“双随机”抽查工作与日常巡查工作的有机结合。二是引导和推进各区安全质量监督机构积极开展“双随机一公开”安全质量监督执法工作,逐步形成市区两级“双随机一公开”工作对全市建设工程的全覆盖。三是建立健全“双随机一公开”监督执法检查工作的信息公开制度,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布具体抽查内容和抽查结果。
2.以信息化为抓手,提高监督执法效率。
一是研究质量监督执法业务流程的重构与调整,推进建设工程监督执法信息系统整合,促进监督平台、执法平台、测评平台、检测平台等信息系统业务环节所有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,实现全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一站式管理。二是结合“四不两直”与“双随机一公开”检查要求,调整监督平台中监督执法工作计划制订功能,完善标准化监督执法模式,促进监管效能不断提高。三是推进北京市建设工程资料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,服务企业,落实责任,提高工程安全质量监管的效率和水平,实现“建”“管”无缝衔接。四是完成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平台开发建设,并注重与现有信息系统的整合,实现数据、管理融合交互,推动安全质量监管合力进一步提升。五是建立检测机构、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监督执法工作系统,科学安排检查计划,规范监督执法工作。六是完善预拌混凝土生产、使用管理信息平台,建立平台数据预警制度,对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关键岗位人员以及生产数据进行实时预警。
来源:http://www.bjjs.gov.cn/bjjs/gcjs/zlhaqgl/zcwj/aqzljdwj/412743/index.shtml